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印发通知:自2021年1月1日起,我国将对883项商品实施低于最惠国税率的进口暂定税率。
  本次关税调整是近年来力度较大的一次调整。不仅涉及税率调整,也涉及以往几年触及不多的税目调整。
  降税涉及到医药、高新技术产业等多个行业
  医药、高新技术……这些产业都降了! 
  01  药品  
  对第二批抗癌药和罕见病药品原料、特殊患儿所需食品等实行零关税;降低人工心脏瓣膜、助听器等医疗器材的进口关税。
  02  生活用品  
  降低乳清蛋白粉、乳铁蛋白等婴儿奶粉原料的进口关税。
  03  高新技术产业  
  降低燃料电池循环泵、铝碳化硅基板、砷烷等新基建或高新技术产业所需部分设备、零部件、原材料的进口关税。
  04  航空领域  
  对飞机发动机用燃油泵等航空器材实行较低的进口暂定税率。
  05  环保领域  
  降低柴油发动机排气过滤及净化装置、废气再循环阀等商品进口关税。
  06  资源性产品  
  降低木材和纸制品、非合金镍、未锻轧铌等商品的进口暂定税率,并适度降低棉花滑准税。
  优惠力度有多大? 
  部分婴儿奶粉原料的进口关税降幅甚至达到50%。 
  燃料电池循环泵、铝碳化硅基板、砷烷等产品的进口关税进一步降低,从5%~8%降到2%~4%。
  作为汽车节能减排的重要部件,废气再循环阀的进口关税由7%降到5%。 
  相应取消金属废碎料等固体废物进口暂定税率, 恢复执行最惠国税率。 
  针对一些来自特定国家的产品,进口关税下调还有不少“小惊喜”:
  比如明年1月1日起,对蒙古国开始执行亚太贸易协定税率,我国从蒙古国进口较多的焦炭的关税税率也将从目前的5%下调到协定税率的2.5%。
  此外,2021年我国将对原产于相关国家或地区的部分进口商品实施协定税率。
  免税、降税“组合拳”出招,哪些人受益?
  进口抗癌药“零关税” 患者压力小了 
  实际上,“零关税”清单颇广,包括了抗癌药在内的所有普通药品、具有抗癌作用的生物碱类药品及有实际进口的中成药。也就是说,癌症患者常用的进口化疗药、靶向药、生物制药等全都涵盖在内。
  有专家表示,长期使用靶向药物的患者或将成为零关税最直接的受益者。
  在这里,我们可以举几个例子:
  曲妥珠单抗是乳腺癌、淋巴瘤患者使用的靶向药。这一药品目前在市场里几乎找不到可以替代的国产药,只能大力依赖于进口药。
  此外,在临床上,还有30%以上的肺癌患者正在接受靶向药治疗。相比其他癌种,肺癌靶向药算多的,目前临床常用的表皮生长因子酪氨酸激酶抑制剂(EGFR TKI)中,只有少部分是国产,以进口为主。
  所以,税率的调“零”,对接受靶向治疗的患者来说,感受可能更为直接。
  消费者、企业受益颇多 
  比方说乳清蛋白粉、乳铁蛋白,它们是生产高档婴儿奶粉的必要原料。降低这些原料的进口关税,可以有效降低婴儿奶粉的终端价格,消费者可以花更少的钱买到这些产品。
  燃料电池循环泵、铝碳化硅基板、砷烷这些都是支持新基建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重要设备、零部件以及原材料,降低这些中间产品的进口关税,不仅可以更好地满足国内市场需求,还可以提高下游制造业企业在国际市场中的竞争力,扩大出口。
  新一轮关税调整将带来哪些利好?
  尽管关税领域很多专业术语令人感到陌生,但降税的积极影响实实在在。
  “买买买”有了更多选择 
  药品、日化用品等与生活相关的进口商品关税下降,国内市场更加丰富。
  此次降低关税涉及的产品,包括了药品、日化用品、服装鞋帽等百姓日常生活离不开的诸多领域。
  这些将为国内消费者带来更多选择,进一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。
  更好联通国际国内市场 
  协定税率相比最惠国税率更为优惠。
  既满足国内需求,提升我国产业技术发展水平,促进形成宏大顺畅的国内经济循环;也能发挥我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,更好吸引全球资源要素。有利于促进我国与相关国家或地区的经贸往来,为世界各国提供更加广阔的市场机会。
  全球共享中国机遇 
  顾客选择多,企业空间大,降税红包将惠及世界各国。
  近年来,中国已连续多次降低消费品进口关税,主要选取了国内居民在境外购买意愿较强、关税税率较高的消费品。
  通过降低关税,中国经济将进一步实现贸易自由化、便利化、市场化,国外企业将获得更多中国市场红利,国内企业尽管面临更多竞争,但同时也将收获更多产业合作的机遇。
【来源:央视新闻】